《搞发明之四》 

6年高达300亿欧元的银行贷款或风险投资,每年50亿欧元啊,折合人民币是多少啊,我们国家又是多少呢? 在许许多多案例中,我们发现,外国的发明人也普遍缺乏相应能力,然而他们仍然获得了资源的支持,因为外国有政府牵头的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相应资源。 我来深圳6年,直到前几天才在参加一个科学会议的时候听到深圳市科技局曹嘉庚副局长宣布的深圳对科技发明的扶植政策,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见到哪里有相关的介绍,就是现在我知道了这些政策,也不知道具体找那些部门啊。 政府要扶植,就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已经有重大突破正处于完善阶段的发明人,在经过考察后,为什么不提供一个比如开发环境,试验条件,资料查询等帮助,让发明人更快更好地完成他的发明?有了好的方案和点子,要做试验来论证,这是一笔不菲的投入啊。多少企业就是因为无法承担完善创新发明的成本而放弃啊。多少个人因为无法承担完善创新发明的成本而倾家荡产啊? 已经完成发明的,为什么不提供他申请专利和有关部门科技奖励的协助呢?比如有有关机构组织帮助发明人撰写专利申请,帮助发明人交纳一部分申请费用;组织有关专家对发明人的成果做出鉴定。这些都是很好办到的啊。 已经要投入生产的。为什么不在注册资金、厂房场地、贷款的方面提供扶持啊。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可以采取投入、政策、服务等多种措施。但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项目支持企业是重要的,但项目能够支持的企业数量有限,能够发挥作用的时效也有限。更重要的、长期起作用的是政策,也只有政策才能真正调动千千万万企业投入技术创新。因此,制定长期对所有企业起支持、鼓励作用的政策,其影响高于项目操作。市场经济国家支持企业创新活动,主要也是采取政策支持方式,这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 ☆☆☆总书记曾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是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个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要大力营造鼓励创造、尊重创造、保护创造的良好氛围,支持人们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的创新活力。☆☆☆☆☆☆也多次强调,自主创新是支撑国家的筋骨。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力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环境。 我们看多了太多的空中楼阁,听多了不下雨的雷声。通常我们只能等待。 现在既然中央已经有了政策,关键是什么时候这些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啊,不能玩虚的啊! 六,创新发明企业经营困难个人更难 创新发明的企业面临的是生死难关,不是有那么一句名言吗:“不创新等死,创新是找死”。 我们知道,科技一定要转换成市场力、转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体现出来,转换得快,市场切合得好的话,这个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与国外相比,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造成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前面我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就是研究开发的风险、生产的风险、被仿冒的风险等等。 但是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保护力度缺乏。而如果大家都实行“拿来主义”的话,并且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样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激情、科研投入以及产业化进程,也必然不利于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例如对于大多数高科技企业一般都只有一两种产品比较成熟,例如朗科的优盘,这样以来,高科技企业很受制于外界环境,如果他们的产品被仿冒,对于这些企业的成长将是致命的。 就像我在前面说的那样,不保护知识产权中国永远都不会有自己的通用电气、IBM。 有点实力的企业尚且如此,搞创新发明的个人更加心酸。 在中国,如果一个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概念产品,基本上他必须独立完成从草图到机械图、到样品制作、到样品展示、到联系企业生产的全套过程,而且由于他不是关于机械制造方面的行家里手,他提出的设计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于是马上会有一些水平高的行家里手、企业家们套用这个发明人的原创概念,重新设计出水平高、功能好的机器,致使这个原创概念的发明人一无所获,白白的浪费了他的时间生命、金钱、心血,最后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这样的事实在中国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导致有发明创造天赋的原创概念发明人除了白白损失了时间生命、金钱、心血等机会成本外,不能从自己的发明中收获利益,陷入贫困之中。为了生存,他们只好放弃发明创造,转而从事只需要重复又重复的简单劳动,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天赋。

 曾有媒体报道,说经过统计,中国专利发明人95%处于贫困之中。1999年《北京青年报》上刊登了一个报道,说有一个企业家为北京发明协会的著名发明人奉献了一套住房,因为该发明人虽然坐拥300余项专利,其中还有若干项在国际展览会上获得金奖,然而却贫穷到上无片瓦、下无立锥,连居有屋这样的基本生存条件都没有解决,使某企业家顿起恻隐之心,慨然免费赠送房屋一套。发明人的窘困之境可见一斑。 2004年7月中旬,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了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在全省780名专利发明人中,竟有700余名没有从专利中获得过经济利益;5000位发明人中,有近3500人债台高筑。专利发明人越来越穷,如同走上一条不归路。 许多专利发明人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也没有任何医疗养老保险,有的专利发明人依靠在大街上蹬三轮车谋生,有的专利发明人靠在电脑学校教授电脑操作以谋生,从理论上讲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这样的重复性简单劳动的确不能带给发明人任何成就感、自豪感。 安徽有一位叫姚玉飞发明人,发明出十余项新技术,为搞发明钱花光了,房子也卖了,技术却卖不出去,后来被迫流落到南京街头,靠捡破烂维持生计;内蒙有一位叫齐景玉的农民发明家,因还不上为搞发明所欠下的20多万元的债务,债主们竟哄抢了他家的所有值钱的东西,在发明成功后,这位发明家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人。根据我们所作的调查,在拥有3项以上发明成果的自由发明人中,总体负债率高达55%,85%的人生活水品赶不上周围人的平均水平(大陆地区中青年人从事发明创造的人比例相对太小的主要原因主要就在于此,若一个中青年人专注于发明创造话,很可能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通常发明人辛辛苦苦搞出的一项发明,其最终所获得的收入,还不及歌手登台唱一手歌、律师代理一个经济纠纷案所获得报酬。而发明家的合法权益、甚至人身安全受到伤害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如拥有几十项专利农民发明家陈江辉因对当地的☆☆☆为不满发议论,引起某些当权者的不满,竟诬陷他嫖娼,将他强行拘留关押一个多月,发明家邢伟华因一起合同纠纷,也竟然被堂堂的河北某县公安局绑架并非法在狱中关押长达11月之久。发明家受地痞流氓的欺辱的事件更是不计其数。
                   
创新发明社会生存难.发明家的处境常常是十分困难的。市场只认同具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买单。世界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是重要的,他们可以衣食无忧培育学生、探究宇宙。世界没有“发明”这种职业,没有人为发明家付薪水。 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对于专利技术的质押没有政府的政策引导,使得发明人难以取得银行的支持。而发明人则因高昂的专利申请费、维持费及转化费,所有的风险均由发明人承担,一旦不能在可承受的经济代价和时间内及时转化,发明人则将破产,即使有侵权的,由于发明人缺乏起诉的起码费用,也只能看着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而望洋兴叹,毫无办法。在以上情况下,严重打击了发明人的发明激情,使发明不能给发明人带来利益,反而给发明人带来灾难。这正是发明不被认同,致使中国缺少发明的原因。 国家为技术产业化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配套资金,如“星火计划”、“火炬计划”、“863计划”、“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及一些企业孵化器等,但这些对一个还没达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非高”个人专利人来说,只能望梅止渴。而众多的中介组织也无非是将技术、介绍收录成册,偶尔放进网站,或带去参加一些并不人旺的展览会。致使专利人会费花费不少,实质效果并不佳,更可恶的是在利益的驱动下,社会上冒出不少打着中介宣传旗号,什么入书获奖入网呀哄骗钱财,使原本困难的专利人更加陷入困境。 发明本质上是一种主动思考的奉献活动,使命感和迎接智力挑战的激情,是发明家的真正动力,这种神圣的人类感情使他们一往无前。世界因为发明而辉煌,发明家个体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呵护发明,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是舆论理性精神的体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精神领域的一项基础工作。 七,创新发明舆论环境难 创新发明的舆论环境差是一个大问题。表现在两点: 其一,权威人士的影响。国内某些权威人士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今天世界的科学技术研究已进入到大科学的时代,象爱迪生那样的个人发明家时代已经远离了我们,对于中国以个人方式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对于个人发明家,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吧!”其实这种言论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言论,也是一种很不客观的言论。 即使在科学技术最为发达的美国,今天以爱迪生方式的个人科学技术研究不但没有消亡,而且是更为繁荣、昌盛。以个人或少数人的发明创造成果为基础来进行的科技创业,并发展起来的大大小小公司,在今天的美国遍处都有,这些大大小小的公司,成了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